所以我们总听到“富一代”、“富二代”,却很少听说“富三代”。
小投今天来给你说道说道,咱来个逆向思维,从根儿上规避“穷”这基因。07年,有个纪录片叫《父亲》,当时火了一波,近两年,又火了。
2005年,主人公韩培印的儿子韩胜利,考上西安石油大学通信工程专业。韩培印变卖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,就为了送儿子进大学。韩胜利的生活费和学费加起来,大概每年7000-8000元。
除了变卖家产,这笔费用还需要父亲进城打零工,以及借债。4年后,儿子毕业了,在青海找份通信安装的工作,月薪500-600元。这些费用不够还父亲为他上学借的债,只能靠父亲打工,继续还。
首先在选专业上,父子就没有考虑太多,只是听同乡说通信工程赚钱,于是就报了这个专业。
在大学里,别的同学打工挣钱,儿子只会拣矿泉水瓶换点零花钱,只因父亲不让他打工(好好学习,钱将来就有了)。就业招聘会上,面对上千家企业,儿子最多只敢把简历递给人家,却从来不敢上前询问对方需要哪方面的人才、自己的专业是否合适?他投简历也只在看似专业对口的领域,其他都不敢尝试。
作为一个大学生,韩胜利从头到尾,在上学和找工作的过程中,完全没有一丝一毫要靠自己、打破过去生活藩篱的念头,更遑论付出努力。影片最后,他似乎有点埋怨父亲为他选错专业。但他自己,依然没有看出任何想改变的欲望。
像韩胜利这样的心态,经济学家道格拉斯·诺斯有个名词:路径依赖。路径依赖,就像物理学中的惯性:某件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,就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,再难改变,并且不断强化,再也走不出去。著名教育家曼恩说:“习惯仿佛一根缆绳,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,要不了多久,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。”一种思想,一个行为,都是无形的“路径”,都是一根“绳索”。就像韩胜利,从小习惯听从父亲安排,也没有能力突破这些安排,只能顺着一直走下去。要想突破“路径依赖”,突破贫穷的基因传递,我们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:前一部纪录片让我们认识了路径依赖,我们再通过个纪录片,认识另一个贫穷基因:没有风险意识。《最后的棒棒》这部纪录片,说得就是“一人生病,全家要命,一次生病,全家返贫”的事。一个干了30多年棒棒(所谓“棒棒”,就是给人挑东西干苦力活的人)的老黄,前十五年为了抚养女儿,后十五年为了给女儿还房贷。他一辈子都在为生活奔忙:好不容易养大女儿,结果女儿未婚先孕,又给他背上重担。为了挣钱给女儿买房,长期患有高血压的他,选择硬扛。当血压升到200,他还是不敢去医院,只是从药店买降压药吃。
当他住的自力巷被拆迁时,他的2300元和衣服都被压在房子里,那是他全部身家。老黄每天守在废墟外,从早到晚,就像灵魂被锁在废墟里。直到他高血压犯了,站都站不起来,也不肯放弃找回钱的执着。
他们的经历或许不同,但那种麻木又认命的态度,如出一辙。
等到某天丧失劳动能力,他却既没退休金也没有社保和医保。如果再疾病缠身,那么晚年的经济来源只能靠子女:子女的数量、子女的经济水平,以及,子女是否孝顺。这样的生活就好像刀尖上的舞蹈,一不小心不仅自己粉身碎骨,也会把家庭拖入无底深渊。所以,越是贫穷越要重视风险。风险会带来无法预料的损失和伤害,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。前阵子诺贝尔经济学颁奖,三名致力于解决贫穷的经济学家获奖。他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越是穷人,越是会把钱用在“阻碍他们上升的地方”。他们很少买书,很少主动获取信息,很少学习技能,一旦有点闲钱,就去买烟酒、买电视。前面提到两部纪录片,这里小投介绍一部电影:《赌博默示录》。影片中有场戏:在轮船赌博失败后的主人公,背负了巨额债务,不得已成为奴隶,被囚禁在地下城,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。
每逢发工资,负责管理他们的班长,都会推着丰盛的小吃车,来到他们这些劳工身边,引诱他们购买啤酒和美食。主人公最初还是抗拒的,他紧紧攥着自己不多的收入,把钱压在枕头下,背对着小吃车抵御诱惑。
但班长看出他的目的,专门拿罐啤酒“送”给他说:“既然累了一天,为什么不让自己喝点啤酒放松一下呢?”
但夜晚来临,干了一天的苦力,为什么不犒劳一下自己呢?于是,永远还不起债务,永远翻不了身,永远无法出去。

不仅如此,即便你花光积蓄,班长还会给你预支工资,但要收取高额利息。
人人都知道储蓄重要,但相比于存钱的沉闷与煎熬,消费,显然能获得爽快的满足。某金融研究院曾对90后贷款人做过统计:90后人均负债高达10.45万元。这个统计口径是针对贷款人的,可能不具备普适性,但仍可看出过度消费的风气。生活中没有阴险恶毒的“班长”,但诱惑的陷阱,无处不在。要想摆脱诱惑,只能依靠长期的目标和规划,从100、200、1000元开始,一步步积累起自己的本金。如此,才有可能跳出不断挣钱还钱、再挣钱再还钱的恶性循环,在未来拥有自己的财富大厦。 路径依赖、忽视风险和目光短浅,是小投从影视作品中看出的贫穷基因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:“即便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,一个子儿都不剩,把我扔到大沙漠去,这时只要一支商队经过,那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。”说的就是富人和穷人的不同思维方式。富人知道如何变富,即便没有现在的财富,还有变富的思维与经验。 (△电影《1942》里,张国立饰演的地主,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:10年后,你大爷我还是东家)如果不能摆脱贫穷基因,我们就像那些中大奖又很快返贫的人一样,再多的财富,依然如水般流走,把贫穷一代一代传下去。虽然看着简单,但长此以往,我们就能摆脱贫穷思维,创造自己的“富有基因”。
-
站长公众号
-
汇财定投
-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!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